怪了一份統計資料為什麼會有二個第一名?
網路新聞大部分的第一名是抱怨「都會地區房價過高」
這個樣本是網路使用者,而不是均有購屋能力的工作者
所以僅以這些預先設定好的題目來統計網路使用者的民怨,有點偏頗!
有多少人有「資格」買房子?
有多少人有資格「考慮」購買「都會區」的房子?
我想會抱怨「都會地區房價過高」
應該會是那些有能力買那些一坪百萬的那些富豪及投資客吧?!
假設一款名牌包包從5萬塊漲到10萬塊
那對我的「民怨」會有影響嗎?
不會!因為我根本不會「考慮」要去買名牌包包
又假設如果油價從30塊漲到30.1塊
對我的「民怨」會不會有影響?
當然會有!因為還是得要開車,需要加油
所以如果你問計程車運將,應該得到的答案會是「油價」
如果你問自助餐廳老闆,應該會得到「油、米、麵粉等食材」
真不曉得這份網路民調的結果有何意義??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